[楓傳媒報導]

法鼓山溫哥華道場月前舉辦為期一天的學術論壇會議,定名為「佛教女性的修行與弘傳」,邀請美加學者共聚一堂,分別針對中國女性禪師、台灣比丘尼做了精彩的論述,也分享了日本女性和西方世界禪修的療癒之道與實修案例。

論壇於當日早上9時開始,吸引了約140人參加,監院常悟法師於開幕式中致詞,她提到佛教女修行者在佛教史上的重要性,會中邀請的四位學者也是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和自身經驗中來探討古今女性在佛教中擔任的角色和未來發展。

四位學者分別是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教授Beata Grant,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于君方,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副教授Paula Arai和佛教作家、「每日禪」(Everyday Zen Sangha)帶領人Susan Moon。此外,也有多位學術與禪修界人士與會,包括UBC大學教授Jessica Main, Christima Laffin, Kaiqi Hua,以及禪修團體山水禪Kate McCandless, Michael Newton等人士。

 

Beata Grant介紹明末清初女性禪師季總行徹的詩偈和語錄;于君方將她長年來針對台灣比丘尼團體「香光尼僧團」的觀察,藉由訪談和資料進行分享,深入了解台灣比丘尼如何實現人間佛教的精神;Paula Arai主講日本佛教女性的領導和療癒,揭示日本二十世紀末曹洞宗女性禪師如何致力教法弘化,並探討女性在家庭中的修行;Susan Moon則以個人過去四十年參與禪修團體的觀察,以曹洞宗鈴木俊隆禪師團體的實例,說明女性老師在北美佛教史上的變革。

 

論壇並由卡加利大學教授韋聞笛(Wendy L. Adamek)主持並參與會談討論,會中提到佛教傳法的宗派問題,于君方指出,在台灣重視老師的角色,例如師承印順法師,像聖嚴法師師承東初老人,這是台灣當代佛教傳法的一種現象,或許在中國也是,最重要的是老師的承傳,而非宗派。常悟法師也認同台灣禪宗認師的傳統,反觀北美較重視宗派的代代相傳,來證明授禪的能力;Paula卻認為在日本學禪,不若外界想像的如此細分,她主張修禪在於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師承法脈固然重要,但每天的人際關係是無關乎宗派的。

常悟法師提問在座學者們,目前人生階段中感到最困難的部分,並用什麼方法克服?韋聞笛則笑答,這答案總是在變,目前是讓自己不依賴。Susan Moon坦言,她熱愛佛法,但有時不得其門而入,「就像穿上僧袍卻不了解法的偉大真義」,克服之道便是盡力去做。在路易斯安納州教書的Paula Arai表示,她的學生中很多都沒聽過佛教,他們不知世界之大,有些學生政治上有右派傾向,整個生活環境閉塞思想保守,她認為是她目前生活中的最大的挑戰。

于君方坦言,她雖然參加很多禪修活動,但她承認自己不是個很好的禪修者。過去長年跟隨聖嚴師父,並且是師父在美國的第一批弟子,她笑言師父曾經說她「不願意在墊子上打坐」,她的方法便是把禪帶到生活中,生活禪就是懂得放下,他認為,不管面對什麼事情,用接受、面對、處理、放下的態度去解決,對健康和生活,都有好處。

此次學術論壇受到本地高等學府的支持,卑詩大學(UBC)當代佛教中心和卡加利大學Numata佛教研究講座皆參與聯合主辦的工作。UBC該中心主席兼亞洲系教授Jessica Main表示,她很稱許這屆論壇的主題意義,「在佛教史上,女性宗教師的角色總是面臨兩難的境遇,但隨著現代社會中社會地位提高,經濟改善和教育的普及,現在是時候去認可並肯定佛教女性的貢獻和付出了。」

請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2 × three =